切片晾曬 明安鎮山楂林(資料圖)

近年來,前旗明安鎮積極發展山楂產業,通過合作社引領,不斷延長山楂產業鏈條,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,也讓村民實現增收致富。
走進明安鎮有機產品加工廠,一臺全新的山楂切片機正嗡嗡作響,幾位村民忙碌著將今年最后一批山楂鮮果切片、烘干。
“我們今年新進了一臺切片機和掏核機,從10月23號開始加工,估計干果能達到兩萬斤,收入比去年應該是翻了一倍還多一點。”明安鎮茂盛業合作社山楂園負責人鄭小平高興地算著今年的收益賬。
明安鎮地處前旗山旱區,當地耕地多為旱地,產業結構單一。近年來,明安鎮政府把“產業振興”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,本著適地、適樹、適種的原則,通過“支部+黨員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流轉當地村民的閑置旱作耕地,大力發展山楂經濟林產業。經過幾年精心種植看護,2021年山楂林已達到2500畝。
為了拓寬村民們的致富渠道,他們還在山楂樹下放養雞鴨,不僅減少了山楂樹的病蟲害,也拓寬了山楂產業的收入渠道,實現了一園多收。另外,明安鎮還建起山楂加工廠,將山楂果加工成干果進行銷售,增加山楂附加值。
“一斤鮮果賣3塊錢,加工成干果一斤能賣將近20塊錢。另外,采摘、加工切片,都要雇用當地農戶,人工費一天150元到180元,也能幫助當地農戶增加點收入。”看著如今山楂產業的發展態勢,鄭小平信心滿滿,“明年,我們準備對這個加工廠進行重新改造,增加一些山楂深加工設備,進一步延長產業鏈,提高產品的附加值,這樣不僅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,還能增加村民打工的收入。”
王澤浩 文/圖